依托小先生制的小学语文自觉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文献研究报告

作者:朱泓任 时间:2023-02-24 点击数:

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

依托小先生制的小学语文自觉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文献研究报告

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

陶行知“小先生制”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教育思想,无论从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层面,还是立足当前中国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层面,都蕴涵着切实而丰富的理论与思想内涵,成为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中的重要一脉。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小先生制”还蕴涵着合作阅读的学习思想,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当时小先生的活动方式是“以集体生活之不断地自新创造的过程来教育儿童,使儿童团结起来做即知即传的小先生。”这不正是当前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的核心理念吗?我们今天的课堂阅读小组活动机制,其中很大成分上不也正是“小先生制”的“小孩教小孩”“即知即传”吗?张志公先生说,教育的本质即交往。“小先生制”,正是学生在交往中阅读,在阅读中交往,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实践”,把知识与思想相互传递,并在传递与交往中相互得到提升与发展。

此外,“小先生制”教育思想中还渗透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自动主义实践策略等,真可谓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无论从实践的层面,还是从理论的层面,都对我们语文阅读学习能力培养具有多元启发意义。

“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儿童教育发展观。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阶段。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主要是就智力而言的,其实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最近发展区"。教师应该围绕"最近发展区"大做文章,通过练习簿、周记、作业本、期末鉴定、书信等载体给学生写评语,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明确努力的目标,获得前进的动力,一步一步地发展自己,一点一滴地完善自己。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水平与他们通过努力学习、探究而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从最近发展区理论来观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但便于语文教师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和方案,同时能让语文教师更进一步理解学生的能力现状和学情,从而使阅读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direct experiences)。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但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成功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如果归因于外部机遇等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自我能力等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就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因此,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②替代经验(vicarious experiences)或模仿。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这里的一个关键是观察者与榜样的一致性,即榜样的情况与观察者非常相似。

③言语劝说(verbal persuasion)。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言语劝说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否切合实际,缺乏事实基础的言语劝说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大,在直接经验或替代性经验基础上进行劝说的效果会更好。

④情绪唤醒(emotion arise)。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但个体在面临某项活动任务时的心身反应、强烈的激动情绪通常会妨碍行为的表现而降低自我效能感。

⑤情境条件。不同的环境提供给人们的信息是大不一样的。某些情境比其他情境更难以适应和控制。当一个人进入陌生而又易引起焦虑的情境中时,其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强度就会降低。

上述几种信息对效能期望的作用依赖于对其是如何认知和评价的。人们必须对与能力有关的因素和非能力因素对成败的作用加以权衡,人们觉察到效能的程度取决于任务的难度、付出努力的程度、接受外界援助的多少、取得成绩的情境条件以及成败的暂时模式,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这些因素作为效能信息的载体影响成绩,主要是通过自我效能感的中介影响发生的。

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类似于“自信心”,即“我能行”。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人冲刺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或者受到选择。例如,学生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就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效能期待指的是人对自己是否能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例如,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优秀的阅读能力能够达到期待目标。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知发展

第一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相当于婴儿期。此阶段儿童还没有语言和思维,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逐渐形成物体永存性观念。

第二阶段,2-7岁,相当于学前期。此阶段儿童各种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开始内化而成为表象或形象思维,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或重现外界事物,出现了表象思维。此阶段的主要特点:

(1)相对具体性。儿童开始依赖表象进行思维,但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

(2)不可逆性。

(3)自我中心性。

儿童只能站在他的经验的中心,只有参照他自己才能理解别的事物,而认识不到还有他人或外界事物的存在,也认识不到自己的思维过程。故又称为自我中心思维阶段。

这一阶段分为两个小阶段。

2-4岁为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即儿童开始出现凭借语言符号象征游戏、延迟模仿等示意手段表征外在客体的能力,但此时思维具有前概念性,徘徊于概念的一般性与组成部分的个别性之间。

4-7岁为直觉思维阶段,即儿童此时已开始从前概念思维向运算思维阶段过渡,但他们的判断仍受直觉自动调节的限制。此阶段的思维既没有运算的可逆性,也没有守恒的基本形式,尚停留在半象征性的思维状态之中。

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相当于小学阶段。儿童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真正运算的能力,先后获得各种守恒概念,但运算的形式和内容仍以具体事物为依据。7岁左右的儿童能够在心理上对珠子进行运算,并认为把珠子散开和挨紧是两个相反而又互补的运动,重新排列珠子可使它恢复到起始状态。这说明此时儿童的思想开始又较大的易变性,出现可逆性,能解决守恒问题,可凭借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逻辑分类和认识逻辑关系。但是,这种运算仍有其局限性。其一是这一水平的运算还不具有足够的形式化,尚脱离不了具体事物或形象的支持。其二是运算还是零散的、孤立的,不能组成完整的系统。

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始于青春前期,约11、12岁,接近于成人的思维。这一阶段儿童不再靠具体事物来运算,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与具体运算阶段相比,此阶段的儿童思维发生了四种变化:

1.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首先对事物提出一些假设,然后从假设推演出某些逻辑结论。

2.能够进行命题逻辑思维:能够在摆脱实际内容的情况下,对一系列推理的正确性进行评价,在不受命题性质束缚的情况下建立前提与结论间的逻辑联系。

3.能够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完全分开:他们的认识能超越于现实本身,无需具体事物作为中介,把握抽象概念,进行形式推理。

4.能够形成两种形式运算的认知结构:一是组合系统;二是四群运算。儿童到了这个阶段,已经能够用这些结构形式来解决各种逻辑问题,表明他们的思维已经接近或基本达到成人的成熟水平。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知发展——注意

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其高级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备,其有意注意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都较差,他们还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容易被新颖、奇特、突发的无关刺激所吸引,因而容易分心。所以新生入学之初,首要的一个教学任务就是注意力的培养,促进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来讲,一堂课45分钟都要求他们保持高度的集中,这是不科学的,特别是当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单调乏味的时候。教师在教学中不可以强制小学生集中注意力,而应当通过新颖、生动、活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规律巧妙地结合,延长学生的注意保持时间,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028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