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支持小学生音乐多维欣赏的实践研究 4月研讨活动)

作者: 时间:2025-04-13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人工智能支持小学生音乐多维欣赏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太仓微型

立项编号

W2024020

出席对象

音乐组

地点

图书馆

时间

2025.4

研究主题

人工智能支持小学生音乐多维欣赏的实践研究——以小学三年级《数蛤蟆》歌曲为例

所要解决问题

1. 通过欣赏、学唱歌曲《数蛤蟆》,解决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和表现歌曲的情绪与调式的问题。

2. 运用AI技术,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问题。

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行动研究







过程:

一、设计教学环节






二、具体设计

(一)情境导入

创设以蛤蟆音乐会为主题的生动情境,将重点节奏作为学生进入这一情境的入场券,通过这样的方式为课堂增添了活跃、生动的气氛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歌词探究

当学生熟练掌握节奏之后,引导学生对歌词展开深入探究,并且利用豆包来全面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歌词“蛤蟆不吃水,太平年”含义,在此过程中巧妙地渗透德育元素,实现教育的多元化。

(三)旋律学习

借助妙极课 AI 教学软件所具备的旋律线和科尔文手势功能,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音高的变化,从而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

(四)演唱歌曲

利用 A-B 段针对难点乐句进行单独的专门练习,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演唱。

(五)灵动韵律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勇于创新和表现,借助妙极课 AI 教学软件的创编律动功能,鼓励学生通过相关软件自主进行律动的编创,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表现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展现自我。

(六)歌词编创

充分利用豆包 AI 软件来进行歌词的创编活动,同时要注意仔细筛选出合适的结果,确保创编的质量和合理性。

(七)学习评价

通过妙极课 AI 评分系统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展示热情,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实现教学的良性循环。

(八)拓展延伸

播放山东民歌《花蛤蟆》,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让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不同地域音乐文化的特色,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课题组反思总结:形成“《数蛤蟆》教学教案”


课堂富有趣味性,语言生动形象,且在合适的地方恰如其分的使用了AI技术。比如,运用豆包的搜索功能来辨别青蛙和蛤蟆的区别,看一百遍不如亲身体验一遍,自己动手主动搜寻资料,不仅能够增强课堂上AI—师—生的互动性,也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模唱歌曲和分组赛唱时,合理使用妙极课AI技术辅助小朋友的演唱,增强学生音乐的歌唱能力、合作能力和音乐素养。在第四环节时,加入了打击乐器进行自主创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物化成果

课堂教学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028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