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体研讨本单元课文教学 这是一个以现代诗学习为主题内容的文体单元,同时也是一个以现代诗为学习和探究主题的单元,从课程内容上来判断,主要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和“跨学科学习”两个学习任务群。从一年级开始,教材中就编排了现代诗,如一年级上册的《明天要远足》和一年级下册的《一个接一个》,都是现代诗中的儿童诗。做一下梳理,从一年级到本单元,统编版教材中编排的现代诗大致如下: 四年级之后,统编版教材中除了六年级上册“认识鲁迅”单元编排了臧克家的《有的人》,似乎便没有其他的现代诗了。 现代诗,作为一种文体,它形式自由,分行排列,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现代诗里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塑造鲜明的形象,即意蕴丰富的意象,创造出独特的意境;现代诗饱含着真挚丰富的思想情感。 儿童是需要“诗教”的,因为“诗”是情感和审美的产物,通过阅读诗歌,儿童能够“遇见”与自己的天性契合的灵性表达,他们的想象力、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都能得到呵护和发展。为了让儿童以真切自然的状态与现代诗相遇,教材在低年级编排的几乎都是儿童诗,因为儿童诗的内容抒写的都是儿童的生活或者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儿童诗的修辞也是儿童所熟悉和欣赏的,儿童诗的语言形象而活泼。当儿童以适切的方式大量接触儿童诗后,对现代诗就有了感性认识的积累,对其富有灵性的表达就会感到越来越亲切,越来越心领神会。随着学生生活经验的丰富、视野的不断拓展、言语思维能力的提升,教材中编写的现代诗开始突破儿童诗范畴,内容上指向更广阔的生活和世界,内涵也随之更加丰富。 要注意到的是,教材明确提出“现代诗”概念,是在四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课文题目就叫“现代诗二首”。这说明,教材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元认知上认识现代诗这种文体样式,进一步学习和积累现代诗阅读的方法和经验。 台阶一层一层地铺上来,到了本学期的第三单元,教材专门编排了现代诗学习活动单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集中的现代诗学习活动,从不同维度初步了解现代诗这一文体的一些特点,学会阅读欣赏现代诗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够更准确地体会具体诗歌表达的感情,同时对现代诗阅读和尝试写现代诗产生浓厚兴趣。本单元阅读学习要素的定位就说明了编写意图:“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感情。” 到底怎样通过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感情呢? 第一,特点不必进行理性分析,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品味中感受、发现。这在课后思考题中有具体体现,如《短诗三首》第1题:“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绿》第2题:“这首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还有《白桦》的第2题。更值得关注的是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的总结,教师要充分领会和运用。 第二,要体现学为中心,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学生的真实体验和充分交流,可以相互引导体会现代诗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要以诗歌文本信息为依据,在此基础上鼓励多元理解。 第三,要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实践中,阅读更多的现代诗,积累更多的现代诗,尝试写一写现代诗。这一点教材有明确的活动设计——综合性学习要“升级”为跨学科学习。教学中,要充分展开跨学科学习,让学生有真实、真切的学习体验。 二、讨论、分析如何开展现代诗歌的作业设计 结合单元读写目标、主题内容以及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要求,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核心任务:创编诗集,举办诗集发布会和现代诗朗诵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