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课题研究记录表

作者: 时间:2023-03-30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依托小先生制的小学语文自觉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类别

太仓专项

立项编号

X****2001

出席对象

朱泓任、曾曦、宋静仪、黄培培、顾彩芬、王蕴芬、姜群等21名语文教师

地点

小会议室

时间

2023324

研究主题

依托“小先生制”的小学语文自觉阅读能力培养的课例研究

所要解决问题

自觉阅读在语文课堂学生学习中如何有效推进?

研究方法

观察法







一、教学目标的转向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特别关注文本内容,总也跳不出内容分析的“樊篱”,其结果导致内容分析过度,学生素养不高。很多老师在观摩了《千里梦圆在今朝》一课后,都感叹曾老师的教学“转向”了。曾老师“转向”了何处?在于立足核心素养,从“内容本位”走向了“素养立意”。如果围绕“文本内容”确定《千里梦圆在今朝》的教学目标,就得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二是“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尤其要在“我”的人物特点上“纠缠”,如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将丰富的阅读活动变成了对“我”的特点的狭隘分析。曾老师没有这样做,他将教学目标直接指向了核心素养:在语言运用实践中,去发现“发现”的意义。“‘发现’的意义”真正在哪里?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领略“发现”之美,从小树立“好奇而又爱思考”的必备品格。这一目标犹如一盏“航标灯”,清晰地指引了整个阅读实践的“航程”。

二、学习主题的引领

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以学习主题为引领”。“学习主题”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的“中心”,有了“学习主题”,问题的解决就会更加集中。在统编本教材中,《千里梦圆在今朝》所处的单元学习主题是“科学精神”。曾老师作为教学处理的主体,积极践行2022年版课标精神,忠实于教材的编写意图,在“学习主题”上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重视“学习主题”。他看准了“科学精神”这一主题的“中心地位”,充分发挥了“学习主题”的引领作用。第二件事,理解“学习主题”。曾老师认为,教材确定的“科学精神”这一“学习主题”立意于核心素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实践能力,形成健全人格,也正因为他有了这样的理解,才会有“学习主题”的巧妙“串联”。第三件事,串联“学习主题”。教学伊始,曾老师聚焦“单元主题”(即本文所指“学习主题”),引导学生抓关键词“科学发现”“好奇”和“爱思考”,理解“单元主题”。然后,曾老师“主题”进行了三次“串联”:第一次“串联”已读课文,引导学生梳理并发现《学弈》《两小儿辩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等课文与“单元主题”的关系,同时也让学生加深了对“单元主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所读课文的理解;第二次“串联”引入新课,由三篇已读课文自然而然到了《千里梦圆在今朝》,引导学生走进新课文的阅读;第三次“串联”课堂结尾,在引导学生思辨“发现”的意义之后,曾老师说道:“在发现过程中,慢慢养成仔细观察、大胆猜测、小心求证、锲而不舍的习惯,才是最有意义的。因为——”学生紧接着说:“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如此的“串联”,让整个阅读实践活动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三、情境任务的创设

语文学习活动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生的,在真实的情境中,用任务驱动学生学习,这是2022年版课标的教学建议。曾老师“情境任务”的创设是颇具匠心的。首先,创设“复合情境”。曾老师“复合情境”的创设中,注意学生成长环境与课文中“我”的生活环境的有机融合,将课文中发生影响的具体事件以及特定人物“我”的生活,转化为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这种由虚拟到现实“双情境”的转换,有利于落实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其次,是任务驱动。曾老师设计了两个驱动任务:第一个任务,由现实生活走进文本世界,探究“我”的发现究竟有无意义。曾老师用课件出示:“我们知道,科学发现必须符合事实。不符合事实的,一定不是科学发现。‘我’发现父亲的表里有一种会发声的生物。事实上,那里根本没有生物,会发声的是表里的弹簧。那么,‘我’的发现还有意义吗?”学生带着任务走进文本,先是初步梳理“我”得出结论的证据,然后抓住文本语言文字,开展对“有限的经验”“大胆的猜想”“小心的求证”等三个“证据”的研读,获得对“我”的生活世界以及“我”的生活认知的深刻认识。第二个任务,由文本世界转换到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发现的意义。曾老师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请学生打开课堂作业纸,认真思考和梳理自己的理由,并把理由写下来。并提醒学生:“无论你选择哪种观点,我都希望你们能独立思考,能有根有据地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迷信权威。”





从语文学科教学的角度看,自觉阅读需要推动力;在课堂上不正是当前新课改所提出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吗?学生在思考与表达的过程中,跳出了文本世界,走进了自己的现实生活,他们思考深刻,表达令人惊叹“,素养立意”水到渠成。

物化成果

通过课题组成员以及高语组教师的努力,产出多篇与课题相关的论文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028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