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谣》任务活动单
【本课目标】
1.通过制作“地图里的中国名片”,理解并积累有山字旁和三点水的字串,理解形声字部件的意义引申的含义,感受祖国山川的伟大和民族团结奋发之情。
2.借助联系语境、追溯字源等方法,正确认读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山字旁在字的不同位置的书写变化。
3.在情境中理解“奔”“涌”“长”“耸”“繁荣”“奋发”等字词,积累“华夏民族”等词语,知道中华的别称,背诵课文。
【任务活动设计】
任务活动一:认识“世界地图中的中国”
一、统观世界地图,认识“神州”
1.初感中国的地理位置
了解七大洲、四大洋。在亚洲的东部,有一个国家,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2.了解中国的别称是“神州”
联系“川”,结合字理,猜猜“州”的意思。
要点:“州”指水中的陆地。拓展“洲”。
3.练习书写“州”
二、介绍中国地图名片,初读(神州谣》
1. 整体感知,初识“神州”
(1)初读《神州谣》,正音。
(2)读着读着,你知道了什么?(山川美,各民族共繁装)
2. 多种形式,朗读童谣。
任务活动二:理解 “中国地图中的山川美”
一、看中国地图中的“山”,学习山字旁字串
1.图文结合,认识地图名片中的“山”
高大的山称“岳”;高险的山叫“峰”;小而尖的山叫“峦”;四面环水的地方叫“岛”。温州有一个地方也是四面环绕着水,我们叫它“江心屿”,比比大小,了解“岛”和“屿”有什么不同。
2.发现规律,迁移运用
(1)地图中出示有关“山”的生字,发现规律:岳、峰、峦、岛、屿都是山字旁。
(2)猜-猜:“峡”指什么地方? (要点:夹在两山之间,称为峡)
(3)摆一摆:在地图中找到“大陆”“台湾岛”“海峡”。理解“隔”,指导朗读。(要点:陆为高出水面的地方。海峡指夹在两个大陆或岛屿之间的水道)
3.练习写字:“峡”“岛”
观察“山”在峡与岛中的不同位置,提醒不同的写法。
要点:“峡”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山”是偏旁,要写小一点,第二笔竖折稍微往上提,靠左上。“岛”字是半包围结构,第四笔竖折折钩要写得宽而扁,白包围住左下方的“山”字,写得比较正。
二、看地图中的“川”,学习三点水的字串
1.图文结合,认识地图中的“川”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最后注人渤海,这个海湾就叫渤海湾。长江,一路向东流,最后注人东海。
2.发现规律,迁移运用
(1)地图中出示有关“川”的生字,发现规律:“河”“江”“海”“湾”都有三点水。
(2)猜一猜,“浦”是什么意思?观看微课视频,感受“涌”的意思。
(3)积累词语“波涛汹涌“汹涌澎湃”,有感情地朗读。
三、整合地图中的“山”和“川”,感悟“山川美”
1.整合“山”“川”,领悟“山川美”
(1)讨论:祖国这么多山河,为什么歌谣里只写了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四个地方呢? (体会特点:奔、涌、长、耸)
(2)观看微课,进一步领悟“黄河”“长江”“长城”“珠峰”蕴含的民族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山川美”
任务活动三:领悟“中国民族地图中的民族情”
一、观察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认识中国的民族。
观看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阅读资料袋,交流了解关于少数民族的知识。
二、拓展中国各民族资料,理解民族共繁荣
(1)欣赏歌曲《爱我中华》,感受各民族的深厚情谊。
(2)朗读指导“各民族,情谊浓,齐奋发,共繁荣”。随文识记“谊"“浓”“繁”。
三、补充中国地图名片,吟诵《神州谣》
1.积累词语,补充中国地图名片。
民族团结、世界大同、奋发图强、繁荣昌盛。
2.配乐吟诵《神州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