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 一、分析教材,了解学情,做好主题研讨前的准备工作 1. 积极收集第三单元的教辅教材等材料,解析了解课标对第三单元内容的要求。了解各篇识字课文内容在单元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教材编写的思路与结构特点。初步明确单元和各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2. 了解二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已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以便于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 3. 根据语文教学模式,初步以设计的意图和目的为方向设计课时的教学任务环节。 二、借助主题研讨活动,与组内教师开展第三单元的集体备课 1. 组内交流探讨第三单元在年级内乃至整套教材内容的作用和意义,开展单元概述,定位单元主题。 2. 紧扣“大单元识字教学”的独特之处,交流讨论确定单元目标和各识字教学的教学目标。 3. 组内探讨如何设定新颖独特教学环节,研讨课堂提问如何驱动学生的深度思考,并体现展现教师个人学科特长,激发学生对大单元识字学习的兴趣,形成项目任务。 三、整合本次第三单元“大单元识字教学”主题研讨活动要点,梳理总结。 1. 梳理形成第三单元的单元概述。 2. 梳理明确第三单元的单元目标,并根据各课的背景分析,明确各篇识字课文的教学目标。 3. 整理交流研讨时教师的教学想法和教学设计思路,明确教学环节,形成反思和总结。 思考: 1. 第三单元是统编教材最后一个集中识字单元,需要了解课标对第三单元内容的要求。 2. 课标讲求以学定教、以学评教、顺学而教、教为学服务,“有的”才好“放矢”,所以,研究“学情”非常重要。 3.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互动、发展创作、集智生成的过程,它应该是动态的、丰富的、鲜活的、富于变化的过程。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环节时,需要多多借鉴其他教师们的高贵经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