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作者: 时间:2023-02-20 点击数:

学习资料

[1]夏丐尊,叶圣陶.国文百八课[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2]李碧.基于文体分类教学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8 (07).

一、运用文体分类开展小学阅读写作教学的意义

(一) 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中, 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阅读写作理论知识的学习, 忽视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 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运用文体分类开展小学阅读写作教学, 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对不同形式的文本进行感悟理解、阅读学习, 深刻体会文本所呈现的具体内容以及生动的形象, 自主理解不同形式文体的差异, 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

(二) 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过程中, 教师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实践练习, 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阅读与写作的实践, 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升。运用文体分类开展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感受不同形式的文体中蕴含的情感, 提升学生在写作中抒发感情的能力, 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身的情感, 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学习不同的文体形式能够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形式的特点, 使得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能够举一反三, 根据文体的形式有侧重地进行阅读, 迅速把握文体的特点, 从而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二、运用文体分类开展小学阅读写作教学的策略

(一)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不同形式的文体具有不同的特点, 每种形式的文体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根据文体形式的不同开展语文阅读写作教学, 能够将文体分类的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注意从文体自身的优势出发, 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 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不同文体形式的模式与特点, 学习不同文体形式的表达方式, 应用到阅读与写作中, 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例如, 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时, 这是一首古诗,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还原诗中的情境, 采用情境教学法, 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咸阳城刚刚下过了一场雨, 洗去了空气中的污垢, 两位友人在碧绿的柳树前道别, 原来是王维的友人即将出任安西都护府, 踏上远行的道路, 王维劝友人饮下一杯又一杯酒, 因为友人在出阳关之后, 就再也找不到认识的人了。通过创设充满离别之情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中蕴含的情感, 让学生与诗中蕴含的情感达成共鸣, 促进学生对这种形式的文体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

(二) 发挥文体核心价值

每种形式的文体都有其核心价值, 运用文体分类进行语文阅读写作教学能够深入挖掘不同形式文体的核心价值, 让学生感受到语文阅读与写作的魅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得到提升。因此, 教师要不断提高文体分类的相关能力, 把握不同形式文体的特点, 挖掘文体的核心价值。例如, 在学习《鸟的天堂》时, 教师要深入理解这篇文章的特点, 这是一篇散文, 语言优美, 形散神不散, 让人回味无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这篇文章的文体特征, 让学生掌握散文的模式与特点, 然后让学生进行细读, 细细品味这篇文章, 从字里行间想象出阳光照耀在水面、群鸟在榕树中飞舞的优美景象, 感受文章中蕴含着的喜悦之情, 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达成共鸣, 从而发掘出散文文体的核心价值,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3]刘建华,文体意识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语文知识,2016 (2) .

[4]於丹.基于文体意识发展语用能力[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6(4) .

[5]薛法根.让选文重新归队一一依据文体分类的单元重整[J].语文教学通

:小学(C) ,2016(4).

[6] 马世卫,基于文体特征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6).

一、文体特征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类型

所谓“文体”, 主要分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两类。就小学语文而言, 基本文体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记叙文特征。记叙某一具体生活内容, 或描述某个具体的事件或场面。所写人物只需突出某一种品质或精神;所写事情较为简单, 过程不必复杂, 时间跨度不宜过大。材料必须可见、可闻、可感, 具有直观性。记人、叙事、写景、状物, 都应与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联系起来。表达方式为叙述和描写, 语言要有形象性, 能够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有感染力。 (2) 议论文特征。以议论和说理为主要表达方式, 前者起主导作用。材料须有论证性, 组织结构基本以逻辑推导为线索, 说理遵循逻辑规律, 逻辑进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无论在论点表达还是在论据叙述上都应有概括性。 (3) 散文特征。以“形散神不散”为显著特征。前者指选材的广泛性, 后者指中心明确而又集中。线索设置多种多样, 语言讲求优美、自然和舒畅, 富有张力和蕴含力。此外, 还有说明文、诗歌、小说、戏剧、应用文等, 它们都具有相应的文体特征。

二、对主要文体特征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一) 强化对记叙文阅读的文体特征教学

以《毛主席在花山》一文的教学为例。本文记叙了在1948年的春夏之交, 毛主席从延安转移到河北省阜平县花山村后, 继续为解放全中国的革命事业日夜操劳着, 在这期间他让当地村民喝上了连自己平时都不舍得喝的茶, 还主动帮助村民们辗米。文章自始至终围绕记叙文的“四要素”展开了生动叙述, 主要体现在: (1) 时间———1948年春夏之交; (2) 地点———花山村; (3) 人物———毛主席; (4) 事件。在具体事件的描写中, 更是通过对“起因 (碾子声没了) ”“经过 (让村民回来碾米, 请村民喝茶, 帮村民碾米) ”和“结果 (热情招呼, 喝茶聊天) ”的直接描写, 突出地表现了毛主席“关心群众、热爱群众, 乐与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和朴素品质。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求小学生根据这些要素, 在个体阅读的基础上, 积极开展多人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究活动, 最后在集体交流环节再归结于对“四要素”的总结、提炼与强调。如此而为, 既有利于激发学习情趣, 又便于较好地掌握文本内容, 完成学习任务, 让小学生对文体特征留下深刻印象。

(二) 强化对古诗词阅读的文体特征教学

本文所说古诗, 是指兴于隋而成于唐的一种格律体诗, 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无论哪一种, 它的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按照内容因素, 又可分为“怀古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战争诗”“行旅诗和闺怨诗”“送别诗”等类型。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 韵脚不能转换, 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 绝句一般押的是一二四、一三四韵或一四韵, 律诗中还要求中间四句须成对仗。如贺知章的《咏柳》, 就是押“高”“绦”“刀”的一二四韵;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其中的颔联和颈联即成对仗。再说宋词, 它是一种新兴的音乐文化, 与乐曲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其文体特征主要表现在“词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的词律上, 就是通俗意义上所说的“词牌名”和“词名”, 有些时候还有“词前小序”。如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其中“卜算子”是一种铁律词牌, 而“送鲍浩然之浙东”则是由作者自定的词题。而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的“丙辰中秋, 欢饮达旦, 大醉, 作此篇, 兼怀子由”就是词前小序。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 我们都应把这些文体特征教给学生, 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掌握并领会。

(三) 强化对童话寓言阅读的文体特征教学

童话、寓言与历史故事等都属于儿童文学范畴, 它们在小学中低两个学段语文教材中所占的篇目比例较大。这种富有寓意和情趣的文学体裁, 完全依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 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手段, 运用拟人化、夸张化、人格化等艺术手法, 以此来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充分发挥抑恶扬善、循循善诱的思想教育作用。大多数寓言呈现出“故事+教训”的形式, 教训就是寓意;少数则要从故事中领悟和体会。如《坐井观天》和《亡羊补牢》等寓言故事, 都是通过浅显易懂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童话的根本特点在于“幻想”, 它可分为“拟人体童话”“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知识体童话”。许多童话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有的通过主人公之口或者总结性语言直接说明道理, 有的需要“透过现象, 领悟真谛”。所有这些, 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都应向学生讲清楚。

(四) 强化对应用文阅读的文体特征教学

应用文虽然在教材中所占比例很小, 却是小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应用的文体。正因为如此, 我们要在日常阅读教学中逐步渗透和积极传授。如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 父母常年在外, 如果教会他们写书信, 则绝对是一种德善之举。书信包括“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五个部分。其中称呼必须顶格写, 后跟冒号;正文根据实际需要可分多个自然段;结尾可另起一行, 空两格;署名应在结尾下一行的后半行;日期在署名的下一行靠右写。这就是书信的文体特征。此外, 还有读后感、请假条、启事、通知、广播稿、申请书等, 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应用文体, 我们应当倾心相授。

[7] 谢青松、高中语文文体教学效果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 2018.

[8] 郝研旭.高中作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的培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9] 林敏锋.小学语文文体意识下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8.

1.教师需积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的阅读要求中不需要小学生掌握系统的文体知识,但这并不代表在文本学习时就可以毫无文体意识,这必然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学习相关的文体知识,努力提高文体阅读的素养。我国众多著名的学者都对文体知识的内涵有着深入的研究,学习他们对文体知识的解读,会让教师对文本文体的认识有一个别样的视角进行审视。还可以积极地参与相关文体知识的教学教研活动,与同行的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因此,教师自身丰富的文体知识会影响对文本文体的解读,更会对读写结合的教学产生直接效果。

2.教师需树立具有文体意识的教学观念

在文本解读过程中,理解文体的体式是基本规范。不同文体具有不同特点。内容和形式构成了文本,有什么文本内容就会有什么文本形式。而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更决定了文章采用的文体形式;同样的,一种题材倘若用不同的文体来表现,它的内涵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其实换言之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交学生课文,更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来学习“语文”;不仅是教会学生文本的内容,更要教承载着文本内容的内在形式,由此培养学生形成扎实的言语表达能力。但是,当下课堂上的“教课文”与“教内容”情况仍旧比比皆是。其实这并不是教师置课标为不顾,而是教师的

文体意识相当薄弱甚至缺乏。

3.教师需明确用文体教,而非教文体的意识

基于文体意识的读写结合教学和直接用文体知识的读写结合教学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文体意识,基于学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文体知识,并且能根据文体的特点设计好教学方法,学会无痕融入。例如在《为人民服务》的同课异构中,第一位教师就在.上课伊始告诉学生这篇文章是议论文,出示课件:对某个问题或者某件事分析、研究、评论,并表明自己观点、态度、立场、看法的一类问题就是议论文。然后学习每个段落时就直接告诉学生举例、引用、对比是在文章中哪里体现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而第二位教师则是设计出如下环节:①对比阅读:说说看这篇文章和其他文章的不同地方?②思维提炼:引导学生通过对举

例、引用的认识,体会论证的方法;③迁移练写:尝试着论证一个中心。通过以上两个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笔者发现,第一位教师将文体置于文本之.上,将文体的相关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但学生却不懂得如何使用,使得读写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距离;而第二名教师则是将教学分为三个部分,把议论文的文体特点融入读写结合教学中,让学生不仅读懂更渗透写作,引导学生逐步领会议论文的魅力并内化方法。因此,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文体意识会对阅读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另一方面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也有助于文体意识的形成。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把握合理的契机,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激活学生内在言语的生命动力,不断提升学生言语生命的价值。

[10] 穆舒婷.孔子学院志愿者身份认同与跨文化适应研究[D].浙江大学, 2019.

[11] 张晶、高中文言散文文体分类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

[12] 范静静、基于文体特征的高中宋词教学设计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 2019.

[13] 杨凯.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D].曲阜师范大学,2019.

[14] 姚海燕.文体意识视野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评《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J].语文建设,2022,(10):82.

    如何根据课文文体特点确定“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著名教育专家周一贯著的《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一书,从“文体意识培养”的角度为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革新提供了新颖而实用的理念和方法。本书不仅梳理了新时代小学语文文体教学的研究成果,也深入解剖了现行教材,对每个单元重点训练什么、每篇课文主要学习什么,都作出了分析和指导。

全书共分为“理性探索”和“课品谱系”两个部分,作者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文体教学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总结。其中,理论阐述翔实而全面,作者不仅研究了常见的散文、小说、剧本、说明文、议论文的特点,也探究了小学语文所特有的童诗、童话、童谣、寓言、绘本等的特点,并结合教学课例,力求实现“关注文体”的课程理念落地。由此,帮助语文教师形成“自觉的文体意识,清晰的文体认知,准确的教学定位,有效的教学实施”等专业素养,进而促使新时代的语文教学“走出散乱、碎片化的既往,走向有序、系统化的未来”。

在文体意识视野下,本书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提供了诸多富有创见的启示。

首先,文体有别,教法各异。文体和语体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和文字的运用,根据不同的言说目的和性质,会形成不同的话语体系和风格,即语体。对不同语体的识别和把握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书中就不同文体的语体特征作出了简明的辨析和总结。比如,记叙文采用叙述语体,要求准确、具体、清晰、有序;议论文的议论语体,强调严密的逻辑性和思辨性;应用文的事务语体,强调应用目的,要求简明扼要,等等。同时,作者也指出,同一文体中不同体裁的作品的语体风格也可能大相径庭。比如,同为文学作文,诗歌的语言就有明显的韵律感和音乐性,戏剧的语言更富有动作感,故事的语言则更为口语化。由此启发读者建立一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的文体意识。

作者还进一步探究了依据文体特征而教的策略。比如,教学童诗,要将其中儿童的意象、儿童的发现、儿童的修辞等作为品读的对象。

其次,定体则无,大体须有。关于文体,作者特别强调“文体并不是僵化的”,进行文体分析,并不意味着只强调文本的共性而忽略其个性。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不仅要进行“文体判断”,更要作“文体细分”。比如,同为散文,也要细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等,也要重视元素分析和语言细品。比如,分析诗歌时,要从第一层音律、第二层笔法和第三层意象层层推进,细细品味。在文体意识的引导下,语文教师方能走向自然质朴之境,并形成独特、个性而有效的教学风格。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028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