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十四五”规划微型课题
基于文体特征的四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研究
开题报告
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
一、研究背景、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双减”背景下师生共同发展的需要。2021年,"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小学生作业提出了"减量增质"的新要求,小学语文作业要达到此目标就必须从设计出发,调整作业设计思路。语文教师应构建语文作业的新形式,讲究作业设计策略,优化作业设计方法,体现语文学科不同文体的特点,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使每一个学生的核心素养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从文体特征出发,探寻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是一种新颖的作业设计思路,它的研究与成果必将有助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作业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第一手书面材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最能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应忽视的形成性评价内容。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作业这一环节如何体现,如何通过学生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个性化设计改革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学生作业的设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需要。在现实教学中,我们的学生整天埋头于“作业堆”中,作业形式简单枯燥,训练要求统一,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影响了教学质量。不同的文体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征,记叙文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法;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童话采用拟人的手法,故事新奇有趣,富有启迪意义;古诗短小凝练、语言优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是重要的教育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身边的教师大多都能根据文体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却忽略了要根据文体特征探寻作业设计,往往将所有文体的作业混为一谈。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文体意识薄弱,对大同小异的作业失去了兴趣,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效率低下。
(二)本课题所需解决的问题
以小学生文体意识培养为目标,以自身教学经验为基础,先进行相关理论的研读与思考,然后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基于文体特征的四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现状及现状成因,从而形成基于文体特征的四年级语文作业设计集。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该部分的研究分为三个子类:一是探讨文体意识的萌芽阶段,二是文体意识的发展阶段,三是文体意识的成熟阶段。学者们普遍认为文体意识在阅读写作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阅读写作的媒介,从阅读的解码过程再到写作的编码方式,文体意识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学者们还认为文体意识具有生成、迁移的特性: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建立自己的文体认知结构,逐渐养成文体意识,创建从学“一篇”到“一类”的迁移过程。但是,对基于文体特征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的文献却几乎没有。
2.国外研究现状。美国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写作危机”之后,提出了“回到基础去”“优质教育”的口号,当中国还处在重文学轻文体的教育思想中,美国就已经在重视文体的教学,教育学生并不是要把每个学生培养成语言学家,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语言。美国教材的文体分类比较细致,有别于我国笼统的文体分类,并且出现的文体都是学生生活中必须接触的文体。相较于我国,美国在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上更重视,规模也更成熟。
(二)研究价值
理论意义:文体在文章中是客观存在的,从古至今,从刘勰的《文心雕龙》再到现代的文体学概论,我国对文体的理论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文体知识的教学实践仍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小学阶段更是少之又少。通过对小学阶段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可以进一步探讨、研究文体教学,联动迁移理论,推动文体知识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实践意义:从实践层面看,本研究将为解决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对于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问题做出一定的尝试, 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方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读写运用能力,从陈述性知识的获取再到程序性知识的应用,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独立阅读与自由表达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核心素养。
三、主要观点与创新指出
(一)主要观点
一是加强对基于文体特征的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已有的研究初高中较多,文体教学不仅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小学的教材同样体裁丰富多样,需要教师关注文体。教师要结合文体特征,设计丰富、新颖的课前、课中、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文体意识。
二是加强基于文体特征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践研究的理性提升。已有的研究大多建立在一线语文教师的文体教学实践经验和策略的基础上,大部分的实践成果较为零散,没有经过科学的、系统的整理,没有形成专门的理论著作进行推广,尤其是小学阶段特有的文体,缺乏应有的和足够的关注力、影响力。
(二)创新之处
研究视角的创新。根据不同文体的特征,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内容、数量、要求和形式各不相同的语文课前、课中、课后作业。通过创新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文体意识,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核心概念界定
文体特征:所谓“文体”, 主要分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两类。就小学语文而言, 常见的文体主要是记叙文、说明文、童话和古诗。不同的文体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征,记叙文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法;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童话采用拟人的手法,故事新奇有趣,富有启迪意义;古诗短小凝练、语言优美。
“四年级语文作业设计”:指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语文课前、课中、课后作业的设计,既有口头的也有书面的;既有知识、能力的,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既有单项的也有综合的;既有教师设计的,也有学生自主创意的各种实践形式。
基于文体特征的四年级语文作业设计:是指根据不同文体的特征,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内容、数量、要求和形式各不相同的语文课前、课中、课后作业。通过创新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认知的主体,教师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教师应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学习过程加以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六、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关于“基于文体特征的四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的内涵、特征的理性认识。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校语文教学中基于文体特征的四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现状,形成调查研究报告,明确四年级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我校语文教学中基于文体特征的四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现状,形成调查研究报告,明确四年级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寻记叙文、说明文、童话和古诗这四种不同文体的课前、课中、课后作业设计,最终以整体设计方案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基于文体特征的四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的认识,在研究和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引领教师在教学中突破传统作业的单一、机械形式,让作业形式多样化、兴趣化、层次化、综合化,提升学生的作业效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不仅能够解决当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以少而精的作业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关注到学生间的差异性,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通过改变作业的组织形式,促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作业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研究内容
基于文体特征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文献研究。通过文献研究,研究“文体特征”、“四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的内涵、特征及二者关系,提炼“基于文体特征的四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的内涵、特征等,为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基于文体特征的四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研究。通过具体的实践,探寻记叙文、说明文、童话和古诗这四种不同文体的课前、课中、课后作业设计,形成记叙文作业设计集、说明文作业设计集、童话作业设计集和古诗作业设计集,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七、研究思路、方法与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首先进行文献研究,研究“文体特征”、“四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的内涵、特征及二者关系,提炼“基于文体特征的四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的内涵、特征等,为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再通过具体的实践,研究探寻出基于文体特征的四年级语文作业整体设计方案,形成基于文体特征的四年级语文作业设计集及优秀作业案例集,并进行效果评价,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资料,研究“文体特征”、“四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的内涵、特征及二者关系,提炼“基于文体特征的四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的内涵、特征等。
行动研究法。结合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认真开展行动研究,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根据文体特征进行作业设计,并根据具体情况对方法进行调整,更好地与教育实际相结合。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22.6——2022.10
确定课题,撰写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22.10——2023.6
在此阶段,将按照方案设定的实施步骤,分阶段有序推进各项内容的研究,通过文献调查、问卷调查,争取做出好的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3.6——2023.7
提炼研究成果,形成基于文体特征的四年级语文作业设计集,撰写结题报告。
八、预期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基于文体特征的四年级语文作业整体设计理论研究 |
文献研究报告 |
2022.10 |
基于文体特征的四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现状 |
调查研究报告 |
2022.10 |
作业设计集 |
作业设计集 |
2022.11-2022.1 |
优秀作业案例集 |
作业案例集 |
2022.1-2022.2 |
最终成果 |
课题结题报告 |
结题报告 |
2023.2—2023.6 |
基于文体特征的四年级语文作业设计集 |
作业设计集 |
2023.2—2023.6 |
相关论文 |
论文 |
2023.2—2023.6 |